第660章 天子何處尋-《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他只是以一個過客的視角看著…………
可能是看得多了,于謙也沒什么興致了,還沒有到交州城呢,便改變了主意,想要回到大明去……
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目的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
又是一年新年佳節。
北京城洋溢在新年的喜悅中。
黃河兩岸,大江南北都是如此。
乾清宮中,朱見深還是照常的查看著宗藩的新年奏表。
朝鮮三王,襄王,漢王,平王三個人的賀表,朱見深可是看的很是仔細。
他們在朝鮮會成為大明在朝鮮統治的基石。
用了半個時辰看完賀表之后,朱見深又饒有興趣地拿起了一本書。
書的名字叫“天子何處尋”。
這也是一本小說話本。
顧名思義,說起天子何處尋,好像就是在提太上皇,因為現在在民間對于太上皇的猜測,還一直存在。
雖然書中的主角是大唐一個不存在的君主,可朱見深看完之后,就知道這本書寫的就是自己的老爹。
經歷太像了,一眼就能看出來,為了過審,才安排了一個大唐不存在的君主皇帝。
而這本小說話本也是成化十五年最為火爆的小說話本。
話本的筆者一本小說話本瘋狂斂財,二十五萬兩白銀。
這是一年賺的。
整個市場有多大可想而知。
大明朝安定了十幾年。
對于百姓來說,朝廷仁君臨朝,想著念著,大明的勞苦百姓,持續數量的仁政,在普通百姓的心中為皇帝樹立起了朱見深牢不可摧的地位。
因為新稅制的推廣,普通百姓的賦稅點越來越低,每家每戶每年可省下兩個人的口糧,十幾兩的銀子。
以前義務徭役,現在也可以賺點銀子了。
因為日子漸漸有了起色,物質方面的豐富,也讓普通百姓的精神需求便大了。
這個時代又沒有更加直觀的電影,只有小說話本這種類型的表達方式。
文壇市場有了很大的需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