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毀譽參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士族官紳是一體的。
當地的鄉紳士林,大多數都會跟本地的父母官有兒女聯姻,有些豪門,甚至女兒都能嫁到京師來。
他們用過聯姻讓自己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他們可以在不改變朝廷基礎方略的基礎上,來保全自己群體的利益。
俗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原本被朝廷的手段震懾住的一部分地方官員,現在也開始忘記了當年多少官員為此付出的慘重代價。
他們或迫于地方的壓力,又或是擺在眼前的人情關系,又或是那唾手可得的巨額財富……
他們沒有改變大政,卻慢慢的改變了一些,隱瞞了官紳的實際田畝數量,以及家族產業。
就拿南京應天府來說。
成化十二年,秋收國庫收入為八十三萬兩,到了成化十三年,就變成了七十三萬兩,而到了成化十四年,跌破了五十萬兩。
這對于應天府這座龐大富庶,且水運發達的南京城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新稅制,在朝中也引起了諸多的軒然大波,可在開始之后,京師的官員們也獲得了一些好處,再加上那些重臣察覺到,朝廷有了銀子,再也沒有像之前那樣地方有了災禍,手中無銀賑災的窘迫,也能更好的治理軍隊,百姓,新稅制的好處在這兩年被凸顯出來了。
雖然說著,有些與民爭利,可朝廷的新稅制爭的并不是普通百姓的利,而是那些世家大族,巨富商賈的利。
在朝廷之上,形成了一股勢力極其龐大的勢力,以李賢,徐有貞為代表的權力標桿人物,在發覺江南隱藏的這些圈圈繞繞后,也開始更換地方的官員。
當然一大批的官員,被就地免職,換上了支持新稅制的官員上臺,可這些官員根基不牢固,在面對當地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的時候,不能有所進取,只能簡單的保住當年徐有貞的戰果不被那么快的侵蝕。
而朱見深去應天府,就是給這些官員站臺,也能再一次的打擊想要作妖的士林大族……
朱見深在民間的名聲現在已經是毀譽參半。
有人說,當今陛下,年少有為,愛民如子,多施仁政,體恤官員。
也有人說,當今陛下,聽信讒言,動搖根本,變了祖宗法制,動了士林根本,應該要早些懸崖勒馬,才能成為一代明君,不然,就會成為大明皇帝之中有名的暴君……
正當朱見深找到一個亭子坐下后,便看到了趙化農,小跑著朝自己的方向而來。
朱見深輕笑一聲:“趙化農啊,趙化農,希望你以后跟現在一樣聰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