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活在當下-《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就這樣,應天府的諸多官員都在恐慌中度過,深夜的錦衣衛,消失的官員,在這段時間,是江南的真實寫照。
有些官員,被帶走之后,盤問兩天,就回來了,而有些官員被帶走之后就像是消失了一樣。
再一轉眼,人家都已經被押運到京城了。
劉通留在江南處理善后之事,朱驥回京,交給朱見深詳細的卷宗,而后在朝會上將這件事情給公之于眾。
至此,證據確鑿的登聞鼓案才開始顯現出來。
京師的百官聽聞之后,大驚失色,在南方當官這么撈錢的嗎,這般癟犢子,與民爭利………………
而后朱見深責三司會審定罪,從嚴從重處理,為首的幾個官員都被判處了死刑…………
而所有追回來的銀子,還是要按照金票來還給這些儲戶的。
這也是劉通善后的事情,這種事情肯定不能交給錦衣衛單獨辦理,朱見深便讓都察院副都御史柳青,南京守備魏國公,京師戶部左侍郎閔元一同前往處理。
實際賬目是一百六十五萬兩,可現階段追過來的銀子卻只有一百二十六萬兩,差了三十多萬兩。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在上奏朱見深之后,完成大部分的退銀,每個家族憑借著金票不能全額退款,而后續的金票等到那四十五名官吏的家產鋪面查封后,在給予第二次退款。
即便是官府追查的消息在應天府,寧波,蘇州等地傳的沸沸揚揚,可那些真正受害的小家族,對銀子退回來還是不抱多大的希望。
那么多人下來調查案子,自己這點銀錢還不夠孝敬他們的呢,這是所有人的想法。
可等他們在應天府憑著金票領了將近七成的銀子后,都是欣喜若狂,即便少了三成,對他們也是很好的結果。(老百姓賺錢不容易,希望也有一個好結果吧)
而那個白衣書生,家住在蘇州城外的施庵,深藏功與名,在替父親領回來他沒有領回來的銀子后,也跟著潮流,寫下了一本長達三十五萬字的話本,{登聞鼓記},又名{登聞鼓,書生,與狗},用一個告狀者的視角記載了成化年間的第一案,與成化年間出書的{土木風云},{少年成化密史},{葵花寶典}并稱為成化四大奇書。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一場秋雨籠罩住了整個昆明城,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凍成狗,雖然寒冷在昆明來說,不值一提。
可朱祁鎮現在的心卻是涼透了,漂泊這么多年,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熟悉了一些,又要走了。
而冷眖的心也是如此,我都六十了,還有幾年的好日子,這一輩子算是搭在了太上皇的身上了。
李賢跟于謙兩個人還是商量好了,要給太上皇殿下,搬最后一次家。
在給冷眖的信件之上,于謙落筆也頗為含蓄,石亨要來昆明,還帶著一幫子的勛貴之后,這些后人的老爹,有很多都是跟著朱祁鎮御駕親征的,若是石亨與這些勛貴之后知道太上皇身在昆明,難免會在勛貴圈子里面傳開,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所以,還是要搬家,這是最后一次,在信件的最后,于謙也說了地點。
土木堡已經荒廢,很多年都沒有駐軍了,那里沒有人煙,也很是隱蔽,離京師也很近,閑暇之時,你也能回家看看。
看到這封信后,冷眖愣了很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