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乾清宮中。 于謙,李賢二人的臉色很是難看,因為在于謙,李賢二人看來,重啟下西洋之事,也不是陛下這個年紀的君主該干的事情。 也不知道老朱家的皇帝們怎么那么矛盾。 太祖高皇帝禁海,可太宗文皇帝還是讓鄭和下起了西洋,仁宗皇帝時期,太短,鄭和還沒有回來,而到了宣宗皇帝,朱瞻基還是支持鄭和下西洋。 在正統年間,因為鄭和去世,再加上太上皇年幼,下西洋之事便被停了,滿打滿算還不到二十年,現在陛下又對下西洋有了想法。 仿佛老朱家的皇帝們對大海都有一種向往感,是留在血脈里面的印記一般。 而成國公,泰寧候等人還是跟以往一樣,順著朱加深的意思說。 朱見深但提出來要讓曹吉祥重新出海之后。 于謙便按捺不住,上奏勸諫,而徐有貞也隨之跳了出來,跟于謙對壘起來。 雖然徐有貞對于出海的事情,一知半解,對于番薯這個東西,也是了解不多,可陛下準沒錯,不管是誰在拉擂臺唱對臺戲,都用不著陛下親自出面,我來給他們一站到底。 故,徐有貞又再一次的站到了于謙,李賢二人的對面,當起了皇帝陛下的走狗。 效仿三寶太監出海此事,就算是開明的李賢都不愿意同意,但此人稍稍聰明,沒有將話說的那么絕對,故大多數的交鋒,都是在徐有貞跟于謙二人產生。 他們比較克制,雖然吹胡子瞪眼,但還是沒有到出手的地步。 而朱見深就這樣坐在御案前,看著二人說的差不多了。 便開口朗聲說道:“朕知道于太保所憂慮之事,但祖宗的事情還是要有所延續,鄭和七下西洋,收獲頗滿,大明威儀,遠播海外,朕心馳神往多時矣,此番下西洋之船隊,大明無需花費多少銀錢,規模也要比鄭和七下西洋時小上許多。” 朕是根據祖宗的規章制度來辦事的,官方出海,雖然很多年都沒有做了,但也沒有明面上被提出過制止。 聽完朱見深的話后,李賢心中一動。 若是陛下只是臨時起意,那也罷了,可若是想效仿太宗文皇帝,讓曹吉祥跑了一趟又一趟,就是有好大喜功之嫌了。 “陛下,君王一念之間,便是成千上萬人的生死,還是要慎重一些,不如等到陛下親政大婚之后,再做考量。” 而李賢的這些話,也在給朱見深透露出另外一種意思。 下西洋都是皇帝為了宣傳威儀所作的事情,陛下還沒有親政,朝堂開始大張旗鼓的下西洋。 這筆賬可是要記在于太保與微臣的身上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