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次的革新尺度很大很大,大到连百姓都有些于心不忍。 可三位皇帝依旧不管不顾,更是多次发表言论,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所以这一股洪流越发浩大,在百姓的支持下,越发不可收拾起来。 秦墨很清楚的,这世上是不会有感同身受的,勋贵永远不知道百姓的疾苦。 强迫他们去看看民间,去看看百姓的生活,让他们从一个农民当起,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二十四节气,让他们不把天下大同当一句空谈。 再好的策略,那也要这些人去配合,去引导。 秦墨能容忍这些庸碌的人当官,但是不能容忍他们傲慢,高高在上,眼中没有百姓。 更不能容忍他们似百姓为刁民。 大明开国二十年,就已经有了这种现象,未来只会愈演愈烈。 所以必须在这个时候开刀,彻底的去掉骨子里的坏习惯。 能适应的就适应,适应不了的,就下来。 从上到下,从善如流,这才是秦墨的本意。 而军队也开始进行了革新。 首先就是进一步的完善体系。 然后就是精兵概念,不在以人多为主。 大明很大,固定的兵员是不能减少的。 但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不能在继续增加了。 可大明开国二十年,兵力已经朝着三百万进发了。 三百万之兵,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时代,比世上多数的国家人口还要多了。 也只有大明才能养得起这么多的兵力。 每年单单是这些兵将的薪资都超过了一亿银元。 这还没有算上武器研发,每年投入到这一块的军费,超过了一亿银元。 而大明两京制度下来后,两地税收已经超过了十八亿银元。 军费支出这一块,必须维持在一个比较平衡的地方。 因为大明太大了,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需要朝廷补贴。 这些钱看似很多,实际上也才将将够用。 因为大明每年的建设非常快,也非常多。 所以大明两京才能一天一个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