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明志裹着硕大的战斗斗篷,它可作为雨衣,同样也可能作为非常简易帐篷。这种多功能的苏军制式装备,这次空投也扔下来一万套。 想想一万多公里外的中国,抗击日本人的中国军队,若是行军打仗时下雨,缺乏雨具和保暖措施,士兵极容易生病,而且青霉素的缺乏也令病人康复的缓慢。 决定一直部队战斗力的因素有很多,生活用品是一个,粮食则是重中之重。 兵工厂打制的铁锹质量很不错,待到马铃薯丰收季,动员起来的村民纷纷扛着它,所有耕地翻一遍不是问题。 一行人的目的地并不远,二月份种植的土豆靠近村庄。在村外树木稀疏的地方,都被改造成了农田。 说起来这萨林奇金还没深入的视察铁匠村周边的土地情况呢!今日自己做个向导,正好向他说明。 杨明志因而走在队伍的前头,在出了居民区后,沿着以树干铺设的道路前行,在走了约莫五百米后停下了脚步。 他抬手说道:“就这里吧,同志们!这是我们垦荒前就有的耕地,二月份的时候就播种块根了。看看这些地表上的大叶子农作物,它们就是马铃薯。” 萨林奇金眯着眼睛,土豆他是种过的,因而土豆的长势情况,仅凭叶子就能便知一二。 除了大路就只能面对泥泞了,沼泽地的土壤本就松软潮湿,因为雨水的原因就更糟糕了。因为大家都穿着皮靴,基本免疫了一切泥巴,一行人直接下到田地。 杨明志扶着铁锹,对萨林奇金说道:“专员同志,你刚刚说自己曾是农民,还种过马铃薯。怎么样?这就是我们的农田,现在是否能以你的经验,判断一下长势。” “这当然可以,我只要稍微看看就明白泥土下的情况了。” 说着,这位斯大林专员蹲了下来,近距离的观察一番植物的茎叶,直接断定道:“这些马铃薯的长势还不行呐!我记得你们打算是本月底收获的,在我看来非得等到五月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