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在线阅读 - 第405章 出巡(三)

第405章 出巡(三)

        苏河看到陪同官员神色紧张。

        他露出笑脸,语气平澹的说道:“我们来到天津工业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天津工业的发展。

        我们继续今天的行程,遇到的问题,之后再解决。”

        苏河不是把这件事轻轻放下。

        无论是帮派欺压百姓,基层官吏盘剥百姓和小工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那就是吏治崩坏。

        整顿吏治不能太急切。

        苏河要等到佥都御史张胜北调查结束,分析这几个桉件的典型特点。

        回到京城,他会召集内阁官员,共同研究吏治整顿,拿出一个章程。

        大华王朝要设置一个长效机制,持续整顿吏治。

        而不是像一阵风刮过,作秀式的抓几名贪官,剩下的官员之前怎么做,之后还怎么做。

        河北巡抚杨正峰站在人群中,心中很是忐忑。

        皇帝苏河刚来到天津,就发现天津这里吏治败坏。

        他只希望在之后尽量别出事,他这个小身板,可扛不住更多的重担。

        杨正峰现在就很后悔,他就应该下重手整治吏治。

        谁知道皇帝苏河突然之间想出巡,第一战还是天津,他根本没有时间准备。

        苏河把目光看向华夏商会会长杨文才。

        “杨会长,你应该对这个工业园很熟悉,就由你来给朕,介绍一下这个工业园的情况。”

        杨文才刚才在马车上实话实说,苏河就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杨文才站在人群后边,根本没有听清皇帝苏河在说什么?

        周方志公公走到杨文才身边,他提醒杨文才,刚刚皇帝所说的话。

        杨文才激动万分,他没想到这么大惊喜,落到了他的头上。

        有机会在皇帝苏河面前表现,让他记住自己,这对杨家都有极大的好处。

        他立刻走到队伍前方,鞠躬行礼之后,向苏河介绍天津工业园的情况。

        苏河听着杨文才的叙述,他走在工业园内。

        这个工业园,主要是瓷器和纺织业。

        这里的瓷器不是景德镇那种观赏瓷器。

        这里的瓷器,就是寻常百姓所用的碗碟,每个大碗两枚铜板。

        这些瓷器采用机械化制胚和烧制,就突出量大、便宜、实惠。

        苏河看到工业园道路上,有大量的载重马车行进。

        有的马车上铺满了碎稻草,上面叠放着大量的碗碟。

        有的马车上,放着成捆的布匹。

        为了不影响工业园正常的物流。

        苏河带着一行人,没有走大道,直接走在小路上。

        他看着这里到处是厂房,一根根巨大的烟囱竖起,冒着浓浓的黑烟。

        他们不时还能听到,厂房中传来巨大的机器轰鸣声。

        苏河只是从大门走进工业园的工厂区,他衣服上就落了一层黑黑的煤灰。

        随行的官员,有人开始咳嗽,拿出手帕堵住自己的嘴巴。

        杨文才看到这种情况,他无奈的说道:“工厂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为朝廷贡献足够的税收。

        但这里有一点不太好,环境有些恶劣。

        特别是有的煤,燃烧之后产生极大的异味,有时都会把工人熏晕。

        我们去工厂内部看看,不知道又有哪个工厂图便宜,购买一些劣质煤炭。”

        杨文才没有把皇帝等人,带到商贾开办的工厂,而是走向少府开办的工厂。

        他们这些商贾,工厂之中有很多不合规的地方,暴露出来不太好。

        苏河看着工厂区的大烟囱,这代表着工业的力量。

        它们同时也在污染环境,但这是发展工业,必须付出的代价。

        只要工业发展起来,这些代价就能转移出去。

        如果不发展工业,华夏早晚有一天,会承担别人转移过来的代价。

        魏时鸣紧捂着鼻子,不断的打着喷嚏,并伴随剧烈的咳嗽。

        他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人闻到这种臭烘烘的异味儿,只是皱着眉。

        他就忍不住,不断的打喷嚏,并且剧烈的咳嗽。

        魏时鸣听到杨文才诉说引起他咳嗽的原因。

        竟然是有工厂为了节约成本,给锅炉烧劣质的煤炭。

        魏时鸣下定决心,回京之后就出台相关政策,工厂燃烧的煤炭要制定出标准。

        他作为主管工业的内阁大臣,有权利这么做。

        他在这里待一会儿都受不了,周边的百姓会遭受多少苦楚。

        就是为了周边百姓的生活,魏时鸣也决定,管一管这些肆无忌惮的工厂。

        苏河看到前方是一家巨大的纺织厂,烟筒就有二十六七个。

        他看着杨文才继续往前走,苏河说道:“这一家工厂就很不错。

        看样子,它是一家纺织厂,瓷器工厂没必要进去看,纺织厂却非常典型,必须要进去看一看。

        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就去这家看一看。”

        苏河话音刚落,秦山水立刻带着麒麟卫的士兵,冲进前方的工厂。

        皇帝苏河将会考察的地点,他们之前已经做出相应安排。

        所有能打暗枪的制高点和隐蔽角落,都有麒麟卫的士兵驻守。

        苏河决定去某一家工厂,秦山水要保障皇帝的绝对安全。

        他亲自带队把这家工厂仔细检查一遍。

        杨文才看着前方的工厂,他面色不变,但心里很苦涩。

        这家工厂,就是以他们杨家为主,联合一些商界朋友合伙开的工厂。

        杨文才心里思绪万千,但他依然记得自己向导的责任。

        “陛下,这是天津最大的纺织厂。

        北方地区生产丝绸成本太高,竞争不过南方。

        天津这里的纺织厂,主要以麻和棉为主。

        小型纺织厂以麻为主,生产各种麻衣和装东西的麻袋。

        大型纺织厂以棉为主,棉布衣服耐穿,价格还便宜。

        它只比麻衣稍贵一些,远远低于丝绸的价格,已经是百姓们最喜欢的布料。”

        苏河听着杨文才的介绍,他一点都不意外。

        之前纺织工业不发达,棉花这种良好的纺织原料,没能有效的利用。

        随着纺织机械的改进,纺织厂需要大量的棉花,这也刺激棉农大量种植棉花。

        现在棉花种植区,主要是河南和陕甘地区。

        朝廷已经决定开展西北战略,等到拿下西北二省,那里非常适合种植棉花。

        秦山水很快返回,他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已经派人安排好人手,能保证工厂内的安全。”

        苏河这才带人,走进这家纺织厂。

        他们走进工厂院墙中,这个纺织厂的布局很合理。

        前方是纺织车间和储存车间,后方是蒸汽车间和巨大的锅炉房。

        工厂的厂房是砖混结构的平房。

        苏河带人走进工厂,工厂的管事立刻迎出来。

        他刚想行礼,看到杨文才之后,立刻躲闪到一边,把工厂的介绍工作,交给杨文才。

        杨文才作为向导,带领众人走进纺织车间。

        “陛下,您站在这里,视野非常宽阔。

        工厂的管事,平时也站在这里,监督纺织工人工作。

        太过靠近工业,我怕纺织机器出现机械故障,伤到陛下和众位大人。”

        苏河带领众人,站在视野开阔处,观看着纺织工厂内劳作的女工。

        他向杨文才询问道:“纺织厂全部都是女工吗?女工的工资怎么样?她们劳动强度高吗?”

        他看着纺织厂内的女工,脸上露出了笑容。

        女人也能参与到工业之中。

        大华王朝本来就富裕的人口,又有一大半能被工业利用上。

        女人能自己挣钱,这也有效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那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变革。

        苏河绝不允许,占据人口一半的女人,被排斥在工业体系之外。

        杨文才听到苏河的询问,他立刻回道:“陛下,操作纺织机器的工人,主要是女工。

        纺织是一个细腻的活计,经过培训的女工,她们速度快,质量还更好。

        一名熟练的工人,男人的工钱是每个月三到五两银币,女工工钱是每个月二到三两银币。

        女工比男工更加便宜。

        工厂为了节约成本,能用女工的位置,都尽量使用女工。

        纺织车间绝大部分工人都女工,锅炉房和搬运工,他们都是男工。

        这家工厂实行三班倒,人修机器不修的模式,每个班组工作八小时,劳动强度不算高。”

        苏河听到纺织女工这个工资,他比较满意。

        每月二两银币,以现在的粮食价格,足以让一家五口人吃饱饭。

        他看向纺织厂内的机器和动力结构。

        工厂的动力结构,与之前大同小异。

        工厂内的纺织机器,都是由一根天轴带动,通过皮带与机器相连。

        但这些纺织机器,与苏河初次见到的机器,模样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看着这些机器的效率,与初代机器相比,至少提升了三四倍。

        “这些机器更先进,它们织布的速度太快了。”

        杨文才肉痛的说道:“这是瑞勇牌纺织机,已经是第七代纺织机。

        一台纺织机价格,就高达八万两银币。

        这一个工厂,一共有三百台纺织机,每五台纺织机,就需要配备一台蒸汽机。

        这一个工厂只是机器投资,就需要五千多万两银币。”

        杨文才说出这个巨额的数字,震撼了随行的很多官员。

        大华王朝今年的岁入,也只不过是五千万两银币,这一家工厂仅是机器就投资了五千万两银币。

        海军部长李青木小声询问少府令李天魁。

        “一家纺织厂,投资就五千万两银币,你们少府那么多纺织厂,这是投资了多少银币。”

        他在心中盘算着,五千万两银币,这能建造多少艘战列舰。

        皇家海军和皇家陆军,每年为多拿几十万两银币的军费,争的面红耳赤。

        没想到这些商人,建设一个工厂,只是机器投资,就花了五千万两银币。

        李天魁苦笑道:“李大人,我们少府的纺织厂,连这个纺织厂十分之一的规模都没有。

        全国有这个规模的纺织厂,一共也只有四家。

        一家在包头,它是毛纺织厂。

        一家在天津,就是这家棉纺织厂。

        剩下的两家,一家在杭州,一家在松江,它们都是丝绸纺织厂。

        这四家纺织厂,全部都不是少府旗下。”

        李青木听着这么大规模的纺织厂,竟然有四家,他感慨的说道:“投资这么大的纺织厂,他们真能回本吗?”

        苏河听到这句话,他笑着说道:“买的没有卖的精,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干。”

        杨文才听到苏河这句话,他吓的直接跪在地上。

        “陛下,我们都是正经商人,可不敢做杀头的买卖。”

        苏河看着杨文才应激表现,他笑着说道:“我又没说你,这家工厂是你们杨家的吧!

        工厂里的工人和工厂管事,对你的态度不太正常。”

        杨文才战战兢兢的站起身,回应道:“陛下,这家工厂,仅靠我们杨家,那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

        这是有十多家商人合伙投资。

        现在商界流行合股开公司。

        市场的变化太快,开办一家公司,耗费的钱财又太多。

        为了避免破家,并整合很多人的资源,大型公司基本都是好几家合股。”

        苏河听着杨文才的介绍,朝廷对很多经商政策松绑之后。

        这些商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高,股份制公司都搞出来。

        他估计再等一些年,股市也能被这些商人鼓捣出来。

        杨文才又看向李青木所在的方向,道:“李大人,别看这家纺织工厂投资很大,只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这家工厂就能回本。

        机器的使用寿命是十年以上,剩下的时间就是纯赚。”

        苏河一行人,走出纺织车间,继续沿着工厂参观。

        他向杨文才问道:“现在纺织品的市场怎么样?销路顺利吗?”

        杨文才恭敬的回道:“陛下,随着朝廷分田到户,百姓们手中有了些余钱。

        村中很多人,家里只有一套破旧的衣服。

        他们有了余钱之后,都会扯上几匹布,给家人和孩子做一身衣服。

        棉布销量最好,特别是印上花色的棉布,现在有大量的马车,停在工厂门口拉货。

        麻布之前的销量好,现在的销量有些下降,麻袋的销量却一直在增长。

        丝绸的销量不太好,主要是生产太多的丝绸。

        国内富裕的人口有限,主要的产量都出口给西方人。

        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个六七年,那就已经破烂不堪,要换新的衣裳。

        纺织业这个行当,是长久不衰的行当。

        如果百姓每人都能有两三件新衣裳,纺织业更会迎来大发展。

        我们这些商人,成立这么大规模的纺织厂。

        我们就是在赌国内的百姓越来越富裕,能穿得起两三件新衣服。”

        苏河听着杨文才的话,他比较满意。

        这些商人嗅觉很敏感,他们就是在赌大华王朝,会迎来一段很久的上升期。

        这些钱,就该让他们这些商人赚去。

        苏河走到工厂里边的一个车间,他看到很多瘦小的身影,艰难的操作织布机。

        他的脸色阴沉,看向杨文才愤怒的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68/68075/2085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