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在线阅读 - 第324章 新朝新气象

第324章 新朝新气象

        繁华的京城街道上,一辆宽阔的四轮马车在疾驰。

        黄东平面带笑容,羡慕的说道:“乔兄,你们隆昌号生产的马车,乘坐真是太舒适了。

        速度非常快,又没有颠簸感。

        现在朝廷的官员,都喜欢乘坐马车,而不是人力轿子。

        乔兄,你能作为商人的代表参加新皇的登基大典。

        你已经简在帝心。

        今后立下一些功勋,就能像钱家那样,越过商贾之家,成为官宦之家。”

        改朝换代,对黄东平影响不大。

        很多囤积居奇的商人,都被顺天府衙抓走。

        他这种做生意良心的商人,没有受到波及。

        反而平价售卖米糠,救活了很多百姓,被顺天府赏赐一块牌匾。

        改朝换代,他们黄家以前的关系都没用。

        自己妹夫,又只是一名礼部的小官,现在也指望不上。

        黄东平只能借助家族的关系,与新朝的新贵攀上关系。

        新朝新贵,大多数都是西北和西南出身。

        黄家有一些远亲关系,黄东平这种商人的身份太低,别人也不爱搭理他。

        黄东平只能退而求其次,攀上工商总会副会长乔振的关系。

        他们两家在三代之前,也联姻过。

        后来乔家没落,关系就澹了下来,但还有联系,能攀上交情。

        他没有去参与新皇的登基典礼,他妹夫齐博佳却参与这次盛会。

        看到乔振作为商人的代表,为新皇端着传国玉玺,这是极大的殊荣。

        乔振听着黄东平的话,他却没有骄傲。

        这件事情虽说是皇帝钦点,但与他没有关系。

        这是他女婿李达够,为他争取到的殊荣。

        女婿跟随他的老师,研究那种叫做蒸汽机的东西。

        他取得了一些突破,获得新皇的奖励。

        女婿把奖励,用在了他的身上。

        马车减速慢行,乔振通过玻璃看了一眼窗外说道:“道路上的马车真多,咱们快到地方了。

        今天是大理寺衙门,公开审判前明勋贵和官员的日子。

        同时大理寺,对一些勋贵和官员的财产进行拍卖。

        我要在内城买一间宅子和几间商铺,这个时机正合适。”

        黄东平点点头,道:“条件合适,我也准备买几间店铺,扩张我的粮店。”

        乔振和黄东平两人,站在大理寺门外,看着威严的大理寺衙门。

        大理寺衙门今天门口,来了很多百姓围观。

        大理寺衙门的官吏,压着一位披头散发的老者,走出了衙门。

        他们把老者押到行刑场,准备执行枪决。

        大理寺的官吏,同时在衙门外的告示栏,贴上这名犯人的名字和他犯下的罪行。

        “大家谁识字,讲一讲这名犯人到底是谁。”

        “这是嘉定伯周奎,前明崇祯皇帝的岳丈。”

        “从他家搜出的现银,就有三百多万两。

        坊间传闻,前明崇祯皇帝让勋贵和官员捐款。

        他只捐出来一百多两银子。”

        “这真是太吝啬了,自己手中有那么多钱,去只捐出来一点点。

        听说这个人是前明崇祯皇帝托孤的人之一,他却直接把皇子献了出来。

        哪怕是这样,他也没有被赦免罪行。”

        百姓们看着一位位,大明的勋贵和官员被推出来。

        他们看着这些人的罪行,都拍手叫好。

        随着一声声枪响,这些大明贪官和勋贵,都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冒襄和陈贞慧、方以智,从大理寺衙门离开。

        方以智感慨道:“原来这就是公审,不是一件件审判他们罪行,只是公开他们的罪行。”

        冒襄回答道:“审桉的速度太慢,真要一个个审下来,那要审多长时间,几年都未必能审完。”

        陈贞慧有些惋惜的说道:“看看这些大明的勋贵和官员,每个人都是巨富。

        他们能拿出一份家财,支持崇祯皇帝。

        在反贼刚冒头的时候,就花费重金,剿灭反贼,大明何至于灭亡。”

        冒襄脸色大变,观察一下四周的情况,看到没人注意他们。

        “陈兄,慎言。

        现在大明已经完了,新皇已经称帝。

        有一些话,心里知道就好,不要说出来,那样害人害己。”

        陈贞慧没有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他看到大明这些官员和勋贵被抄家的财产,就知道大明输的不冤。

        大明积累的财富,全被这些勋贵和官员掏空。

        大理寺没有公布出大明皇族的审判结果。

        陈贞慧预计,皇族所拥有的资产,比这些勋贵官员只多不少。

        大明已经被这些蛀虫给掏空了。

        当朝首辅、户部和兵部的尚书带头贪污军饷,明军还怎么赢。

        冒襄三人来到酒楼中,他举起一杯红薯酒,说道:“两位能来到这里,那就是已经想清楚。

        当时在南京城,我就认为陛下不是池中之物。

        主动投靠过去,借着这次新朝的变动,我在吏部又升职了,现在已经是考功司主事。

        今明两年的科举,将是你们最好的机会。

        恩科多出来一倍的进士名额,大明有功名的人,又不用重新科考。

        你们参加这次科举,将是明智的选择。”

        陈贞慧听着冒襄直言不讳的说法,他脸上有些纠结。

        他既想参加科举做官,又想留下清名。

        冒襄看出陈贞慧的纠结,他建议道:“陈兄,你不用纠结,完全可以参加科举。

        真能中榜,到时候也有选择的机会。

        科举无法高中,你可以回乡教教学生,写一些着作。

        今年是最好的一年,一定要把握机会。

        恩科的消息传递出去,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会举行科举。

        东南地区除了少部分人乘坐海船来到京城。

        绝大部分士子,根本赶不到京城,竞争压力会非常低。

        要知道新朝的进士录取规则,那是根据省份录取。

        东南地区士子来的越少,你们的机会就越大。”

        陈贞慧听到冒襄这么说,他已经动心。

        方以智目的却非常清晰,他就是为了当官。

        他和陈贞慧在南京封城之前,逆流而上赶往京城。

        就是因为南京已经不可守,他们方家作为大族,向各地派遣族人,增加生存的机会。

        方以智选择来京城。

        他不久前得到消息,自己父亲作为大明的官员,已经身陷令圄。

        他作为方家的顶梁柱,必须要中榜,承担家族的重任。

        冒襄喝酒吃菜,同时给陈贞慧和方以智,讲解新朝科举的历年考题。

        ………………………………

        山东曲阜。

        周大石看着刚刚收割的金黄色麦子,他脸上露出笑容。

        他们周家世世代代给孔老爷家做佃户。

        村民们口口流传,从宋代那时,曲阜的百姓,就是孔家的佃户。

        蒙古鞑子打进来,他们的身份没有改变。

        洪武皇帝北伐,他们的身份也没有改变。

        这次大华攻灭大明,本以为他们还和之前一样。

        没想到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曲阜孔家,突然之间就没了。

        偌大的孔府,也被改建成孔子庙。

        新的官府没收孔家的土地,他们把土地分配给租种土地的佃户。

        当时田里的麦子已经结穗,周大石的知道这个消息,他开心的吃了一个白面馒头。

        周大石正捆着麦子,他看到一个穿着官服的人,带着几名官吏,向田里走过来,其中还有乡长大人。

        他看着田边的麦子,顿时紧张了起来。

        之前给孔家种麦子,收税的官吏都非常客气。

        周大石也见识过,周边少数几个自耕农,遇到税吏的下场,那真是有苦说不出。

        曲阜县知县华山松在孔庙乡乡长鲁水牛的陪伴下,视察秋收。

        周大石看到这些官员接近,他立刻跪下磕头。

        “草民拜见大老爷。”

        周大石不认识这个人,但看乡长的表现,这人一定是大官。

        华山松立刻让人扶起跪下的百姓。

        “老乡,现在已经是新朝,见官不用跪下行此大礼。”

        华山松看到这个满脸沧桑的大汉起来。

        他继续询问道:“老乡,今年田里的收成怎么样?”

        周大石磕磕绊绊的回答道:“大老爷,今年风调雨顺。

        咱们这片地方,也没有经受兵灾。

        今年麦子的产出,属于正常年景的产出。

        不算丰收,也不算歉收。”

        华山松看了一眼田边的麦子。

        今年田地里的收成,还算比较不错。

        华山松语气平和的说道:“老乡,我这次下村,就要告知你们一件事。

        现在是大华王朝,不再是大明统治你们。

        皇帝陛下已经发圣旨宣布,今后对于农民,只收统一的田税。

        不再征收人头税和各种杂税摊派。

        今后再有官吏,向你们征收人头税、使用水渠的水费、火耗等杂税。

        你们可以直接拒绝,这些税都不是朝廷征收。”

        周大石听到大老爷这么说。

        他立刻朝北方跪下,不断的磕着头。

        “感谢皇帝陛下,给了我们小民一条生路。

        取消人头税,又给我们分了地,我家又能多生几个娃。”

        华山松搀扶起周大石,他在鲁水牛的带领下,继续视察田地的收成,同时宣传新朝的税收政策。

        华山松要根据当地的收成,估算出粮食的平均亩产。

        这些情况要汇报给山东巡抚衙门,由山东巡抚衙门和山东省税务局,划定当地每亩土地,需要缴纳的税款。

        ………………………………

        江苏首府南京。

        南京知府李天养,带着南京一众官员,前来迎接江苏巡抚魏时鸣。

        李天养因功被提拔为汉中郡知府,不久之后大战爆发。

        他跟着第五军一起行动,梳理过襄阳政务,管理过战后被大火烧掉的武汉。

        《仙木奇缘》

        他作为随军的官员,一直管理战后的城池。

        他最终被任命为南京知府,管理这个江南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一艘军舰停靠在南京城外的码头上。

        江苏巡抚魏时鸣,从船上走了下来。

        他看着长江繁忙的船只,露出了笑容。

        这里经过大战,但很快就恢复活力。

        魏时鸣看着和他一同下来的东南都督府都督张瑜亮。

        “感谢张都督,要不是借着你的光,一起乘坐军舰到来。

        我走大运河赶来,还要浪费十多天时间。”

        魏时鸣从包头得到消息,他直接乘船顺着黄河南下。

        本来顺着黄河,从淮安府直接南下南京。

        路过开封时得到通政司的消息,他还要去京城述职。

        前往南京时,闽国公张瑜亮也要前往南京。

        魏时鸣搭便船,乘坐军舰一起赶到南京。

        军舰的乘坐体验不太舒服,但它的速度非常快。

        魏时鸣和张瑜亮告别,他走向南京前来迎接他的官员。

        南京知府李天养,他听说过这个人,比较擅长治乱,是一个政治手腕很高的人。

        能从一个乡长升到知府,非科举出身的他,将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李天养看到魏时鸣,他直接聊工作。

        魏时鸣作为有名的工业派大臣,一直崇尚有事直说,反对繁文缛节。

        “魏巡抚,南京城已经恢复正常。

        战后俘虏的甄别审讯,还有清理士绅和分地工作,都已经完成。

        江苏的知府和知县,朝廷已经陆续派遣到位,有些人比魏巡抚早到,已经投入到工作。

        有些人还没有到,当地官府只维持最基本的运转。

        江苏巡抚衙门,大部分衙门的官员已经到达,可以正式运转。”

        江苏巡抚衙门的事情,本不该李天养插嘴,但他还是说了一句这里的概况。

        魏时鸣听到后很满意,皇帝陛下派他来到江苏。

        那就是要在江苏地区,发展工业。

        特别是这里传统的纺织工业和茶叶茶叶,必须要发展起来。

        松江府已经开海,可以和全球各地做生意,江苏将作为大后方,提供足够交易的物资。

        魏时鸣来到南京城,他立刻督促南京城的各个衙门,快速运转起来。

        ………………………………

        秦淮河花船上,柳如是一脸愁容。

        这些花船背后的妈妈和贵人,全都新朝的官府抓走枪毙。

        只有她们这些清倌人幸免于难。

        柳如是召集顾横波、董小婉等姐妹,商议她们之后的下场。

        柳如是紧皱眉头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是自由身,卖身契被新朝废除。

        凭借我们攒下的钱,后半生能过得很好。

        但楼里的姐妹,很多都已经无家可归。

        我们这些人,嫁人为妻太难了,嫁人为妾又没有保障。

        新朝的法令,不允许汉家女子以青楼为业。

        咱们集思广益,帮助姐妹们一起想出后路。”

        她们这些人心气高,特别是姐妹陈圆圆,已经去京城找与她私定终生的冒襄公子。

        她们之前联络的公子,很多在新朝时已经家破人亡。

        让她们嫁给普通人,心又有所不甘。

        只能商量出路,维持自身的名气。

        董小婉建议道:“我们姐妹,就有人嫁给新朝官员,经过姐妹们的打探。

        青楼没有办法开下去,我们这些人,又不会其他的谋生手段。

        我觉得花船可以开下去,只卖艺不卖身,只要按时交税,新朝法律不会管。”

        柳如是听完后,赞叹道:“董妹妹的建议很好,新朝的法令严苛,对我们也是保护。”

        她们一直决定,花船继续开下去,只卖艺不卖身。

        打响自身的名气,趁着年华正好,嫁给新朝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