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亲卫-《大秦工程兵》
第(2/3)页
而秦国的教育方式难免有抹杀个性的情况发生。
但最终秦国教育制度胜出是勿庸置疑的,因为秦国这种教育制度可以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多的培养人才,然后再寻求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反观六国,一个贵族子弟就得一个甚至几个老师教:律法老师一个、兵法老师一个、骑术箭术老师再一个……
便是普通贵族都难以承受只能退而求次。
其结果就是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若这棵树成材也就罢了,不成材或是其中出了什么意外,之前所有的付出便付之一炬。
而秦国却是培养一片森林,最终总有几棵树能成材。
就像现在摆在沈兵面前这由魏国方式培养的这两人才:一个偏理论一个偏实用,谁又能说清哪个更重要?
这二人若是能彼此学习互通有无还好,若是两人不合明争暗斗,那便是一盘散沙了。
另外沈兵任免的几个二五百主也差不多是这情况,他们虽在训练中有突出表现却总有明显的弱点。
不过这些只是暂定,往后随着战斗的发展升起官来就简单多了:谁立的功谁上位。
沈兵相信随着战事发展,这些兵士和军官也会逐渐成熟。
就在沈兵翻看着名册时,魏呴进门朝沈兵拱手提醒道:
“校尉,水军亲卫军尚未组建。”
“校尉之意是……”
沈兵“哦”了一声,这一点倒是忘了。
这是这时代的传统,军官通常要有统兵量十分之一的亲卫。
比如沈兵置下有三千水军,就该有三百亲卫。
这是为了避免主将被敌人“擒贼先擒王”。
另外还有主将的生活、饮食、扎营等,都由亲卫负责。
这其实就是现代的警卫部队。
区别是这时代为了能让亲卫誓死保卫主将而将他们的生命与主将安危捆绑在一起。
想了想,沈兵就说道:
“此时若从水军中挑选亲卫只怕会打乱编制。”
“便从蒙山营再点三百骑军吧!”
魏呴有些意外,沈兵说的蒙山营就是关押魏军俘虏的俘虏营,因为它坐落在蒙山山坳所以被称作蒙山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