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社学-《绞明》
第(2/3)页
不过没有老师在,书中的一些知识会难以理解,所以杜晨生更多的是在背书,等到入学后就能够有老师给讲解书中知识。
和杜晨生一个班级的学生也都毕业了,仅仅三天时间过去,依旧在村子里的同学只剩下八人,一个同学是和杜晨生一起前往大学进学,其他七个同学则是留下来跟随老师学习一些当老师的经验,或许以后这七个同学也有可能进入大学就读。
杜晨生的老师需要继续留在这里大约半个月时间,将自己当老师的经验教授给七位学生,七位学生中有以为要留在木下村,在木下村的学堂当老师,其他六人要离开木下村前往各地新建立的学堂当老师。
半个月时间很快过去,随着新老师前往各地的学堂,各地学堂的招生工作也将开始。
招生工作很简单,老师来到自己教学的学堂后经过简单准备便可以联系村长,通过村长确定村子里各个年龄的男生有多少人,招收学生最高年龄是十四岁,年龄再大就不收了。
一般情况下一位老师一次能够教授四十个学生左右,最好不要低于三十五人,也不要超过五十人,根据各个年龄男生人数,老师会从上到下确定学生数量。
由于老师人数问题,一次只能招收一个班级,等再三年过去,到时候一个学堂就可以有多个班级,可以每年都让适龄学生入学,而不需要三年一等。
学堂在惠州市一些地区招收学生没有引起多大影响,毕竟早前三年已经有过一次,但是在之外的地区学堂开始招生,直接在各地产生巨大影响。
读书识字,就算老百姓再“愚昧”,也懂得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家里若是出了一个读书人,就可以摆脱社会底层的身份,在老百姓们看来,只要是读书人身份都比他们高。
也是,即便在如今人民军统治区,只要是一个能够识字的人,能够轻松找到工作,赚到比老百姓辛苦种田还多的金钱。
第(2/3)页